四十不懼丨40歲剛迎來事業巔峰,淋巴瘤就把我拖入深谷
病史簡述
最近,熱播劇《三十而已》刷屏了。在這個到處販賣焦慮的時代,30歲便終日惶惶,40歲又該怎么辦?
2019年,我邁入了所謂的“四十不惑”之年。前半年可以說順風順水,不僅升了總監,還接下一個大單子。那時的我覺得,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:每天工作日程滿滿的,只睡不到4小時,是同事口中的“空中飛人”。
但誰能想到,后半年,我竟然辭掉了工作……
◎ “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”
2019年7月22日,我收到了病理結果。
其實5月那會,我就開始頭暈,渾身沒力氣。我想可能是工作太累了,便在家休息了兩天,感覺好點后,就又開始忙了。
6月,我發了一次高燒,自己買了點退燒藥應付過去,因為那段時間太忙了,實在沒空去醫院排隊看病。7月,我突然發現自己左側腹股溝有明顯腫大的結節,雖然不痛不癢,但我還是決定去趟醫院。
我先做了個超聲檢查,提示左側腹股溝區有一個大小約22*10毫米的異常回聲,其內可見豐富血流信號。看著報告,我開始感到不安,又做了左側腹股溝淋巴結活檢術。
當報告出來后,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。活檢病理報告上赫然寫著:(左側腹股溝淋巴結)非霍奇金B細胞淋巴瘤,結合形態學及免疫表型考慮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。CD20(+), BCL-2(-), BCL-6(弱+), MUM1(散在弱+) ,Ki-67(70-80%+)……
中年男人的崩潰是悄無聲息的。經歷過短暫的大腦空白后,我控制住情緒,按醫生的指示又做了一些檢查。基因檢測顯示:MYC基因陰性,B2M和SOCS1基因突變。骨髓活檢未發現淋巴瘤。
PET-CT提示:病變累及雙側頸部、胸部、腹部和骨盆,可能累及右鼻咽和多個骨部位……
妻子又怕又急,不知如何是好,我若無其事地安慰著她。當晚,我徹夜未眠,甚至已經在心里初步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。
醫生的話,給了我一些慰藉。他說,現在醫學發展很快,這種病也是有辦法治的。即便特別難治,也能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,請國際權威專家一起會診。
7月底至10月初,我配合醫生完成了4個周期的利妥昔單抗聯合CDOD方案化療。化療的副反應在我身上非常明顯:惡心、便秘,到最后,就算常規吊生理鹽水也會吐個不停,而且每個療程之間總有一段時間感覺咽喉不適,但PET-CT和B超均未見明顯異常。
10月25日,我結束了第四周期化療,并復查了PET/CT。醫生告訴我:經過幾個療程的治療,我的病情已經得到了控制,PET/CT提示沒有活動性淋巴瘤。這個好消息讓我老婆喜極而泣。
但還不是松懈的時候,醫生說這種病隨時都可能復發。我必須要把后續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和治療策略都考慮好了,才能從容應對。
等到疫情剛過,我便向醫生提出了國際專家會診申請,希望由中美專家一起幫我評估病情,制定后續的治療方案。很快,通過院內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平臺,我和主診醫師一起連線了美國哈佛醫學院臨床副教授、丹娜-法伯癌癥中心血液腫瘤專家Ann S. LaCasce博士。
Ann S. LaCasce博士
丹娜-法伯血液腫瘤進修項目主任、哈佛醫學院臨床副教授
◎ “這種病的長期治療方案是什么?”
LaCasce博士:
對于無MYC和BCL-2基因重排,不論伴或不伴BCL-6突變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,在美國采用的標準療法是R-CHOP方案化療,共6個周期。
目前患者完全緩解,建議繼續保持目前采用的R-CDOD方案。該方案可能的并發癥主要是乏力,白細胞計數低,惡心和便秘。化療后乏力癥狀可有所改善。
通過使用止吐藥和清腸療法可有效地治療惡心和便秘。如果治療后白細胞計數降低,可添加g-csf。
長期副作用可能包括周圍神經病變,通常會逐漸改善。出現心臟損傷的情況十分罕見。化療藥物還可能出現咽喉反流導致咽喉不適,長春新堿也可能伴發聲帶一些問題,如果癥狀明顯建議請耳鼻喉科醫生進一步檢查明確。
◎ “是否需要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?”
LaCasce博士:
如果患者在初始化療中獲得完全緩解,則無需行自體干細胞移植。如果患者在后期出現腫瘤復發并可對二線化療產生反應,則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將是一種具有潛在治療意義的標準方法。
一旦采用這種方法,患者在移植后的幾個月內可能出現免疫抑制,需在頭一年內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,然后進行免疫移植。移植過程中,血液和血小板的輸注有助于維持血細胞計數,通常干細胞移植后血液計數會迅速提高。在大多數患者中,對其他器官的毒性相當罕見且可逆。
◎ “是否需要PD-1/PD-L1或CAR-T治療?”
LaCasce博士:
PD-1 / PD-L1免疫療法目前在該病的治療中不起作用。EBV相關疾病亞型可發生應答,該研究正在臨床試驗中進行。總的來說,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在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療效并不理想。
CAR-T細胞療法目前用于經歷一、二線治療后的化療難治性疾病患者。目前正在進行的幾項臨床試驗比較了挽救性化療加自體移植與CAR-T細胞在原發性難治性或早期復發患者中的作用,如果這些研究有了積極發現,CAR-T的作用在未來可能會擴大。
另外,美國FDA剛加速批準了Monjuvi(Tafasitamab-Cxix)聯合來那度胺,用于治療不適合自體干細胞移植(ASCT)的復發/難治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(r/r DLBCL)成人患者,包括由低級別淋巴瘤轉化的DLBCL。
這是首個獲批用于一線治療期間或治療后病情進展的r/r DLBCL成人患者的二線療法。從療效上看,Monjuvi的表現并不亞于此前獲批的2款CAR-T細胞療法,而在用藥和價格方面都比CAR-T更具優勢。
◎ “如何在隨訪中評價治療效果?”
LaCasce博士:
化療結束后,建議4-6周后再次進行PET/CT掃描。
此后,對于影像監測的價值我個人持保留意見。我們通常是根據患者的癥狀進行隨訪,每3個月進行一次血液檢查/查體,持續2年;隨后每6個月進行一次,直到第5年。目前,沒有證據提示在臨床癥狀明顯前發現早期復發會改變預后。
◎ “本病與遺傳是否有關?
治愈率能達到多少?”
LaCasce博士:
一般認為感染及免疫因素在淋巴瘤中起重要作用,理化因素和遺傳因素等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,但目前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明確。建議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、飲食規律,適度鍛煉,家人也應給予更多關心和支持。本病總體生存率可達60%-80%。
◎ 結語
通過這次會診,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氣。即便未來的治療之路充滿艱辛,但我已經有了方向,做好了準備!
四十不懼!
(注: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案例的相關治療建議,均為個案個例,不適用于該患者之外的其他人。所有的臨床治療務必遵循醫師指導。)